十年的时间可以保持什么样的发展速度,下一个十年的动力从哪获取?
江西交出了答卷。
7月15日,“中国这十年·江西”主题新闻发布会在南昌举行。发布会介绍了江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的成就和变革,以及在新征程上继续奋斗的生动实践,央视频道也对此次发布会进行了详细报道。
先来看一组数据:
十年来,江西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.4%
经济总量由全国第十九位上升至第十五位
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保持全国前列
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实现“七连进”
不少朋友或许好奇,江西为什么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?
在经济格局调整的大背景下,中国产业加速转移和内需市场树立已成大势。依托毗邻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和海西经济区的独特区位优势,江西主动服务和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、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,逐渐成为产业转移和经济合作的优选地。
在十四五期间,江西将重点推进以南昌“米”字型高铁为核心的“一核四纵四横”高速铁路网的建设,在2025年,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高铁路通车里程将要达到2400公里,实现每小时三百五十公里的高铁,覆盖全省。
交通便利、经济加速增长,带来的直接变化是:人口回流。
根据江西统计局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,过去10年,南昌人口新增121万,达到了625万人口,增速超过24%,也就是说,10年期间,每3个南昌人就迎来一个新南昌人。
面对持续向好的发展趋势,江西还在推进哪些工作?
开窗见绿,推门见景。
这十年,江西不仅在经济上快马加鞭,同时坚持“生态优先”,推动城乡环境实现大改善。江西省国家森林城市、园林城市实现设区市全覆盖。
2021年,江西省森林覆盖率63.1%,位居全国第二;江西省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6.1%,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95.5%。
近年来,江西纵深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,打造美丽中国“江西样板”迈出坚实步伐。
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35项改革经验和制度成果落地,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,在全国率先发布推行河湖长制地方标准,形成以五级河湖林长制为核心的全要素监管体系,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。
打造宜居的绿色生态环境,更少不了颐养的绿色健康产业。江西在全国率先出台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,制定实施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技术规范等省级地方标准,绿色产业体系加快形成,生态农业、中医药和大健康产业、生态旅游产业等不断发展。
江西具备众多发展大健康产业的先天优势,在2019年的健康产业推介项目多达473个、计划总投资4822亿元,涵盖了生物医药、医疗服务、康体旅游、健康食品、养生养老和健康管理等六大领域。
此外,江西省正在加快中国(南昌)中医药科创城建设,并制定了“助推中医药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”的战略目标。
从江西省层面来看,江西是“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”。2017年,全省中药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位居全国第四位。2019年,江西中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506.83亿元,连续5年位居全国前列。
目前,江西的中医药产业已被列为重要支柱产业,形成了完整的中医药产业链体体系,不断得到发展升级,并纳入了江西“2+6+N”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。
从南昌市层面来看,生物医药产业是南昌市“4+4+X”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和关键环节。南昌市制定了千亿生物医药产业的新目标,特色产业规模方面,中药产业作为南昌市特色产业,也成为支撑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。
可以看到,江西围绕大健康+产业做大做强的决心,正成为江西跨越式发展的新动力。
以前,我们提到江西,会想起红色经典、人文古迹。不久的将来,“绿色江西”、“中医江西”、“健康江西”或许会成为新的江西印象。
免费订阅 尽享资讯